做好研发工作 顺利度过大忙期
文/扎染事业部 候帮鑫
“客户要求”指导制定工艺,工艺试样难度、复杂程度以及工艺流程长度决定理论操作周期(时长),继而制定交期。质量把控,在做到工艺制定的合理性,流程安排的科学性,现场操作的规范性的同时,注重过程细节,职责细化负责到位等多方面。
“客户要求”要包含花型、颜色、效果、尺寸稳定性、次品率等以及时间限制等要素。其一,它可以很简单,一个色样、一件样衣和一张图片,颜色、效果和花型要求明确,且有现成工艺方案可用,在对该类工艺操作经验丰富,过程风险熟悉,操作规范的前提下能处理好关键细节(如人员沟通及时到位),做到规避风险或者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这类订单可视作常规订单,处理思路清晰,上手迅速。其二,“客户要求”特殊的复杂花型和效果,一般有成本高、工艺流程长、织物损伤风险高、复制难度大等特点,这些特点需要在开单之前适度告知客户,并做好沟通,确认范围选项或可接受程度,方可开始样品操作。对于这类“客户要求”的准确阅读需要具备全面丰富的经验。
影响交期的主要因素有客户限定时限、工艺难度(试样难度、复杂程度、稳定性)、流程长度(多工艺复合、多车间协作等)。交期安排的合理性,样品操作的高效性,环节衔接的及时准确及过程跟踪到位,减少真空无作为时间间隙,这些都是确保交期前样品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而交期往往是通过经验判断拟定的。即通过过往样品中类似工艺、相同操作量级的样品常规完成时间来确定。也就是说样品单上标明的交期是一个预测时限,相对理想化的数值。操作失误,突发状况等等,都是没有计算在内的,而这些状况一旦发生,极大可能导致出样失败。这就要求操作方案设计者要有提高容错率的意识,如提前设定备选方案、预先备好备用面料等。
质量控制可分为三个层面。基础层面:工艺评估与确定的准确、合理程度;执行层面:工艺执行与设定要求的高度匹配,各环节负责到位;激励与抑制:有明确严谨的质量评估标准和公正严明的奖惩制度及执行力度。
对“如何做好工作,满足年关岁底生产大忙期质量、交期和客户要求”,研发方面的工作如下:
详尽地了解客户信息,准确、深度地阅读和把握客户喜好,进行针对性的推荐样品开发,提高下单率。科学、严谨地整理现有工艺,熟识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工艺与面料的相互选择性,并能够熟练地灵活整合和应用。保持对服饰潮流的关注,培养对扎染元素的敏感性;保持对新型助剂、工艺等的关注和学习。坚持实验,并严谨地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科学系统地分析实验数据。
夯实基础、积累经验和熟练技能是重中之重。增强成本意识和完善务实理念(方案设计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行性等)也是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部分。扎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新样研发不可或缺的支柱。技术型研发人员需要确切地明白这一点。夯实基础、积累经验和熟练技能是有过程的,也是长期甚至无限期的、艰巨的,要求强大的毅力和坚韧的耐心。而这个过程的本身,也是磨砺毅力和耐心的过程,是年轻人成长的途径,是熟练技师充实自我的过程。
培养市场潮流嗅觉能将市场潮流反馈的信息与扎染工艺相整合或者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潮流嗅觉的培养需要保持对潮流趋势和市场反馈的关注,同时保持和设计师团队的密切沟通和信息交流。而快速解决能力的培养,除了前面坚实的基础,还需要保持对新工艺、助剂、设备的关注和学习,筛选有用信息进行有效创新,能够与现有工艺和技术的熟练整合、应用,让扎染技术传统但不保守,保持创新和变化,保持持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