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招工难”续记
(文/丁小琴)
 
海安人口的负增长,早几年我们就知道了,但海安的劳动力资源现状并不是全部清楚。从海安县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我们得知,海安有96万人口,其中不到50%的47万人为劳动力人口,47万的劳动力人口,有12万是城镇劳动力,35万是农村劳动力。海安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有17万,其中的15万都是长年在外打工的人,而城镇根本就没有富余劳动力可转移。可以说海安劳动力资源供给非常紧张。劳动力资源的紧缺与招商引资、本土企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劳动力已经成为制约海安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缓解矛盾,海安县委县政府推出了“招生引劳”政策,在县教育局成立了“招生引劳”办公室,牵头组织全县各职业中学从外地招收学生到海安上学,安排在本地企业实习、就业。
海安县“招生引劳”政策从2008年提出,尝试过“招生”,也尝试过直接“引劳”,一直以来成效不大。但海安县委县政府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希望“招生引劳”这项政策得到改进和延续,发芽开花结果。据了解,最近政府已经拟订了新的“招生引劳”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走出去”招生引进劳动力的思路,并为此制定了配套的吸引外地劳动力的优惠政策,计划对外地劳动力进行就学、生活费用补贴。为了能够利用好政府的这项政策,公司积极与海安职教中心联系,希望能够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发力,探索“共同招生、共同教学、企业实习就业”有效的“招生引劳”模式。2013年4月25日,前期海安电大招收的第一批25名安徽阜阳学生到公司参观,认识企业,建立感情,使企业在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就提前介入,希望能够逐步建立学生对企业和未来就业方向的认可度。类似这样的省外学生在海安就学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将成为海安当地企业招聘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人口红利已经成为历史的时候,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紧缺问题显而易见,越来越严重。作为企业,一方面要认识到这种客观情况,但更重要的是要努力破解“招工难”,快速转变理念,创新方法,以适应时代和市场的考验。正如华艺集团2013年4号文件中提到:“招工难”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未来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可以缓解和破解的问题。让我们为此而共同努力,满怀信心的去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