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1年十大热门管理关键词
来源:世界经理人
一、2010年
1、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念在中国已经传播十几年,本来已经趋于平淡,但是有两大因素促使其再一次勃然兴起:一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于学习型政党问题的强调,势必进一步激起各种“学习型”浪潮;二是中国经济步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企业重焕生机必定更加重视学习。2009年下半年,《第五项修炼》修订版再次畅销,已经说明这一点。
2、裸面学习
“在当下中国,大量学习严重流于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是戴着某种面具的学习。学习需要一场深刻的革命。彻底摆脱形式主义,这必须是摘下面具直面问题的——裸面学习。” 这段振聋发聩的“裸面宣言”出自中央党校知名学者钟国兴《带着问题学——裸面学习法》一书的封面语。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极为务实的学习型组织理念和方法,成为中国学习型组织“升级版”模式。
3、升级才能生存
原本用于电脑的“升级”概念,被扩展到企业和行政管理、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2008、2009两年,“升级才能生存”都成为新浪网、美国《世界经理人》杂志中文网站预测的十大管理关键词的第一个,成为许多领导、企业家和军队领导反复使用的警句。这句话同样出自善于制造新理念的中央党校学者钟国兴的一本书。
4、投资选择
经济复苏加快使得人们对于包括股票点数等各种景气指数超常关心。随着经济景气指数的回升,人们更加热衷于投资,于是投资选择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指导投资选择的各种图书会进一步热销。
5、风险预期
刚刚走过金融危机的阴影,人们心有余悸,更加重视投资风险,投资者会重视投资风险预期,因此宏观和微观的风险预期,将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概念。
6、消费安全
至今人们仍然记忆犹新的“三聚氰胺”等一系列事件给了不重视消费者安全的企业严重教训。过去许多企业只重视生产安全而忽视消费过程及其结果的安全。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消费者更加重视安全问题,于是消费安全提上了日程,哪个企业忽视这一点,就可能重走“三鹿”之路。
7、客户沟通
近年“三鹿”为代表的一些企业的败笔在于出现问题之后用谎言掩盖,没有及时终止错误,更没有直面消费者进行及时沟通,承担责任。许多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如果蔑视消费者,不去和消费者沟通,那么它就会完全失去沟通的机会。
8、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走向趋于乐观,企业社会责任又进一步被提起。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进入到更高层次,也意味着中国一些企业在走向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公民”。
9、双商团队
“团队情商+团队智商”的团队模式,出自马晓晗《高情商团队》一书,成为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团队标准,得到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可,许多培训机构都以此为培训主题。
10、管理融合
西方式管理之热还没有褪尽,中国式管理又粉墨登场,热闹一番。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中国,单靠西方式管理管不好中国人,单靠中国式管理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两种管理必将会走向融合,东西方管理融合将是2010年之后的大趋势,一些融合模式将会出现。
二、2011年
2011年将是一个人们在期待中带有忧虑的年头。中国企业本来准备在经济迅速复苏中重振雄风,然而其热情在2010年持续的震荡和缓慢复苏中成为了“温吞水”。
2011年,全球经济环境仍然会比较复杂,国内企业生存环境仍然承受劳动力价格上升、原材料价格上行、出口空间较小、技术竞争加剧以及通货膨胀趋势和政策因素变动的多重挤压。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最为关键的问题仍然是两个:生存、升级。这两个词合而为一即“升级才能生存”。
“升级才能生存”这一出自著名管理学家钟国兴著作中的名言,连续数年居媒体的“管理十大关键词”之首,前不久在京举办的“2010协同管理高端论坛”上被称之为“21世纪的核心理念”。它是世纪的理念,是这个时代各种关键词的灵魂,因此尽管它被频繁使用,但在这里不再列为年度十大管理关键词。
2011年度十大管理关键词是反映该年度企业生存状况的理念和词汇,反映企业管理在这一年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反映企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
1、生存空间
高速经济发展、廉价劳动力和巨大国内外市场需求曾经为企业提供极大的生存空间,这样的空间随着金融危机出现而明显缩小,并且在我国劳动力价格提升、税收体制日益完善、优惠政策日益减少等因素作用下,生存空间成为了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生存空间直接表现为投资环境优劣、运营成本高低和利润多少等实际指数。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常的生存空间缩小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会更加重视特殊生存空间(如借助公共权力、逃税等)的获取,这会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问题清单
问题管理,这是近年企业界所关注的一个词汇。在学习型组织的“链式学习法”中特别提出首先要建立问题清单,让所有员工参与找问题,然后理出问题的顺序列出清单,这是学习型组织的切入点,没有问题清单就没有学习型组织。因此“带着问题学”近年在新的意义上得到提倡和重视。
3、链式学习
学习型组织在中国曾经热度很高,但许多企业都流于形式或并不深入,不过企业管理者都深知学习至关重要。在企业需要的千呼万唤之下,一种以国际流行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又具中国特色的“链式学习法”提出并被关注。这种方法把学习分为六个环节:找问题—小组研讨—自主学习—知识共享—深入研讨—突破创新。中央党校钟国兴教授提出的这一方法直接针对形式主义和运动化学习,也是对第五项修炼和行动学习法等的改造,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可以说是学习型组织中国化的最流行版本。
4、低碳运营
自从低碳经济一词流行之后,低碳二字就开始被泛用。当企业研究一发展方案或项目方案的时候总会有人说:能不能再低碳一些?言外之意是成本更低、更简约、更实际。这一观念适应了经济不景气时期的需求。低碳运营,已经成为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一种生存方式。
5、文化营销
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产品营销手段显得越来越乏力。产品增加文化的附加值,这是发展的大趋势。而离开文化营销,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就没有意义。因此文化营销必将成为获得广泛认同的理念。在文化营销观念下,营销要给予产品、企业、品牌以丰富的个性化的文化内涵和品味。
6、员工文化
企业文化历来分为两种:一种是老板文化,即要求员工学习、理解老板的思想,绝对服从以提高效率;另一种是员工文化,营造员工有归属感的环境,激发员工的兴趣和智慧。中国以往企业文化往往以前一种为主导。但是随着低端劳动力紧缺问题出现,劳动力的买方市场逐步转变为卖方市场,为了留住员工,企业文化必定会悄悄转型,逐渐重视员工文化,实现两种文化结合。
7、和谐团队
就像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一样,中国的企业在复杂的生存境况下,也无不需要构建一个和谐团队。两年的金融危机的波及导致许多企业人员变动很大,团队重组,因此也更加体会到和谐团队的重要。在复杂环境中,没有和谐团队留不住人才,没有和谐团队无法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系列构建和谐团队、提高团队情商的方法将会应运而生。
8、实用管理
自90年代中期起,管理图书就成为中国书市的热门,国外各种管理理论纷纷粉墨登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典小说也通过包装和管理链接起来,企业则被各种管理理念、说法狂轰滥炸,应接不暇。十几年过去之后,企业家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理念和方法都适用,脱离企业实际的时髦理念和方法不过是画蛇添足。因此,经历了经济低谷期的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本企业的实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关注实用管理,这是今天众多企业的务实选择,而不再是盲目引进最时髦的管理方式和词汇。
9、深度培训
从90年代起,企业纷纷派管理人员到大城市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中国培训市场异常热闹。但是近几年培训班、研修班拥挤的场面不再出现,主办者到处拉人依然避免不了门庭冷落。因为过度的大轰大嗡式的培训,一方面能炒的理念都炒过了,另一方面企业发现这种表面层次的培训只能提高人员素质,而并不能有效解决企业的问题。现在,企业越来越不满足于外部培训,而是把培训机构引进来,首先研究企业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专题式深度培训。在深度培训市场上,一些并不靠大机构牌子吸引人的新的实力派的培训公司在崛起,培训市场在近年将出现新的整合。
10、企业社工
富士康“连跳”事件出现后,深圳派遣了两批人进驻富士康,第一批是心理咨询师,第二批是社会工作者,局面逐步得到了改观。其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很多也属于社会工作者。中国许多企业对社工概念依然生疏,但拥有一个庞大的为社会各个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支援和服务的社工队伍,是现代国家所必须具备的。不是简单生硬地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而是通过多种服务解决员工的心理和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内部和谐,企业社工是必不可少的。找到社工与党委、工会以及管理机构的结合点,建设和发展企业社工队伍,以社会工作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型,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理解和把握好上述十大关键词,企业才可以在2011年生存、升级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