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秋冬男女装休闲装面料趋势
推荐:顾鸣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网
本季主题是对上一季的延续:都市角落。
 
  重视色彩和设计的严密性,外观永恒占主导地位。
 
  色彩的运用提升外观效果,黑色结合深棕色、蓝色,用格子、窄条、素色打造浮雕效果的面料。
 
  尼龙聚酯使面料手感顺滑,羊毛聚酯为都市风格面料添彩,不平坦织纹效果受宠。
 
  强调面料的伸缩性和紧密性,受正装风格影响,表面平整但手感不同。双面、白色条纹、小条纹、棉聚酯被更多应用。
 
  柔和的格子图案代表都市休闲元素,纯棉、弹性条纹、格子,一系列黑色使都市感觉外观更完整。
 
  男装在传统男装方面,面料多选择适合年轻人的紧密质地,材质在聚酰氨织物和棉中选择。经典款男装通过柔和的小图案、光泽感、经典小格纹来诠释,适合正装场合穿着。
 
  传统男装使用自然色、灰色和针织纹样打造与众不同的效果。经典毛织物诠释新风格,另外一种典型表现为混纺彩色纱线夹克,同时用在轻质裤料上,通过轻微打磨整理得到柔软手感,印花棉布效果,法兰绒揉合白色条纹。
 
  经典图案的日装,加捻弹力纱的应用使外观更加新颖。羊毛面料回归,科技应用加大,天然混合,涂层、柔软、温暖、休闲成为关键词。自然色、与灰搭配的色彩得到最好利用。女装女装方面,小提花图案更适合晚装设计,闪亮则是晚装关键,通过将闪光线嵌在格子中来实现。正装则应用了窄或普通的格子,羊毛或丝绸条纹,棕、深、中性等色彩的对比效果和大量重复的条纹得到重视。
 
  羊毛意味舒适感,闪光的棉毛柔软面料采用淡黄色,使寒冷冬季更温暖。几何图型用在日装设计上,色彩整理方式使牛仔装更时尚,犬牙图案、双色对比明显,微镀银效果,光泽为经典带来时尚感。
 
  女装的自然外观,通过做旧、打磨、刮痕来实现。棉/亚麻/大麻混纺织物的采用也是自然外观的最佳表现。
 
  棉麻混纺,羊毛混纺,李子色带闪光的轻质面料,霓虹效果面料,让女装外衣与之前有很大联系。聚乙烯,棉/尼龙让面料质地厚实,追求双层粘合的紧密结构和手感,带有羊毛外观的粗纺粘合织物,小菱形图案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休闲装休闲装方面,浅灰、淡驼、花式纱线、格子图案、深棕色是首选,树脂涂层、羊毛材质是主流。
 
  颜色又一次成为关键元素,黑色、墨蓝色、灰黑色条纹,女性化、弹性、粗大圆点、闪光印花、天然纤维混纺织物,适合原始价值观。
 
  自然温暖的休闲形象,柔软、宽松,天鹅绒般手感,天然素色搭配,棉毛混纺带来温暖感,选用与自然合拍的中间低调颜色。大麻、亚麻、苎麻等动物/植物或植物/植物纤维混纺带来新鲜感觉。
 
  具有光滑手感的结实面料,紧密并且坚韧,弹性、具保护性织物,纸质手感是另外一个元素,可以做到非常光滑、结实、有弹性。
 
 
 
                   
  
 
跨界设计:混血的时尚
推荐:顾鸣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报
原来毫不相干的时尚行业厮混在一起,成为近几年流行的新现象。跨界设计,这个时尚界的混血儿正成为当下的新宠。看看这些层出不穷的例子:美国现代艺术家Richard Prince为LV设计了护士装,建筑设计界的“老顽童”FrankO.Gehry也在Tiffany的设计中幽了一默,而Giorgio Armani在成功与SAM SUNG合作推出手机之后,更是对工业设计意犹未尽,推出了超薄奢华液晶电视。他甚至还让奔驰CLK500敞篷车穿上了Armani。Prada也为手机设计了独特的“时装”。这些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还有服装设计等的高手们正在不同领域挑战自己的时尚极限。
 
  就此,时尚界的争议也接踵而来。到底这个混血儿能走多远?抛出此话题的目的并不是要论出一个结果,而是抛砖引玉,用手中的笔杆子引来大家的关注,仅此而已。
 
  有人说,“跨界”是后现代主义下的产物,愈是冲突、混搭,就愈能阐述时尚大融合的精神。但也有人认为,“跨界”压根儿就是各行在商业利诱下的“苟合”,胡乱混一通,竟然也能混出一番道理。其实,在记者看来,这种设计并不是什么恣意炒作和空穴来风。跨界行为早在老祖宗的时尚哲学中就出现过,如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法兰西在罗马式建筑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高耸的结构––哥特式,从12世纪到16世纪早期,绘画、音乐、小说、雕刻、玻璃制品、装饰物以及服装上都被贴上了“哥特艺术”的标签。因此,跨界设计的时兴不是偶然的。
 
  事实上,各个艺术门类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不停的渗透之中相通的。比如我们做一个时装发布会,需要灯光、音乐、美工人员和模特、化妆师等的配合。可见,服装的表现需要汲取不同的艺术力量,进而相互借鉴和补充。由此延伸一下,服装设计其实就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视觉传达艺术的一个门类,它包含着其他艺术的特点和美学原理,这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让跨界设计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
 
  另外从美学理念上来讲,美是一种愉悦,只要是让人从不同设计领域中得到快感、满足的作品就是成功的。就目前来看,以上提到的那些跨界案例是成功的。因为大师们“交换”的是资源、影响力和渠道,并从中得到了乐趣,而这些就是衡量跨界设计成败的关键。
 
  现在,“大设计”的概念活跃在我们的时尚生活中,而且艺术的真谛就来自生活。有专家表示:服装跨界的盛行源于眼下设计师可供选择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当设计师在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大选择空间时,以整合原有资源为表达的跨界行为就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我们的设计师也不甘寂寞。前不久,著名设计师梁子推出了“渗透”文化艺术展,新的天意莨园生态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将不只设计、生产服装,还会逐渐向文化艺术领域渗透,触动大家都来关注、保护和创新莨绸这种古老的面料。而由诺基亚7500发起的“角度至上––城市、艺术家时尚创意展”经过近两个月的历程,更是成为较富创意的全国巡回时尚事件。这款从建筑、珠宝、时装等领域汲取设计元素的诺基亚时尚手机,其本身就是“跨界”理念的典型表现。
 
  那么,“跨界”是否是对“专业”的另类反讽?目前未有定论。只是“跨界”的走势是上扬,还是下挫,已经成为人们投掷的焦点。